股票配资怎么玩 神童何桂清被斩首京师,慈禧借头立威?还是罪有应得?_常州_清军_咸丰

发布日期:2025-04-28 20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72

股票配资怎么玩 神童何桂清被斩首京师,慈禧借头立威?还是罪有应得?_常州_清军_咸丰

何桂清,1816年生,云南昆明人,年仅15岁就考中举人,1835年的神童何桂清高中进士,随即就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,何桂清中进士那年19岁,创造了云南科考上的奇迹,在整个科举史上也不多见,被誉为“神童”式的金榜少年。

那一科云南籍进士11名,朝考后仅何桂清一人进入翰林院。

何桂清随后进入了仕途快车道,历任河南乡试副主考、贵州乡试正主考、翰林院侍讲、太仆寺少卿、光禄寺卿、太常寺卿、内阁学士、山东学政,何桂清在这些任上有大量的学生和党羽。

在咸丰朝他先后担任吏部侍郎、兵部侍郎、江苏学政、礼部侍郎等重要职位。

何桂清在当时可谓威名远扬,他以才干敏捷闻名,能言会道,又一表人才,尤其善于和各方搞好关系,是各方公认的办事之才。

1852年,太平军前锋攻打江南,何桂清作为江苏学政,正是职任省份,他上奏疏陈清军军事防御不当,抨击封疆大吏、各地守将软弱无能致使清军节节败退,误国误民。

展开剩余90%

何桂清侃侃而谈,义正辞严,让年轻的咸丰帝刮目相看,视为不可多得的干才,很快任命他为紧邻太平天国势力范围的财赋重地浙江的巡抚,对他寄予厚望。

1854年9月,何桂清升任浙江巡抚,三年后,实授为两江总督,并以功加太子少保,正式成为二号封疆大吏,当时他仅有38岁。

两江总督控制的江南省和江西省,从京城到地方都有学生故旧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团体,王有龄、商人胡雪岩也依附于他。

因为多种原因,曾国藩和何桂清产生矛盾,并愈演愈烈。

好友王有龄也听说了风声,致书何桂清:“事棘时危,身为大臣,万目睽睽,视以动止。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。”但无视了王有龄的书信,依然选择逃离。

何桂清要逃走的消息早已被常州士绅知悉,他和随行人等被常州士绅堵在了城门口,众士绅在他马前下跪,恳求部院大人留下领导守城。

去意已决的何桂清无法脱身,恼怒之下,下令卫士开枪驱散人群,常州士绅被打死19人,其余人才散开,何桂清这才得以仓皇逃出常州城。

何桂清这一逃,主持军务的提督张玉良也立即逃走,常州没有了主将,余下的军民只得自发守城,坚守数日后常州城破,太平军因受到抵抗而屠城,常州遭遇兵祸。

军事之外,何桂清在其他方面表现也可圈可点,江南大营原本缺粮少饷银,兵士无心作战,日日都有不少逃兵,何桂清任浙江巡抚后对江南大营的支持超过以往,粮饷供应充足,还善于当和事佬,调节各部之间的关系,使得清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大增强,由此才得以取得一系列胜利。

但因为何桂清的临阵逃离,他之前的风光已经烟消云散。

作为封疆大吏,守土有责,与城共存亡是他的责任,何况何桂清还下令向百姓开枪,被打死常州士绅19人,常州城后来被屠城,他负有责任。

消息传到苏州,城内官军大为激愤,何桂清照计划逃到苏州城下,江苏巡抚徐有壬竟拒绝打开城门,并上疏弹劾他“弃城丧师”,苏州城内守军鼓噪,吵着要将何桂清捉拿归案。

眼见不是头,何桂清只得借口去借洋兵,从苏州再逃到上海租界内躲避起来,再不肯露头。

何桂清的出逃是灾难性的,原本在常州,他和张玉良手下还有十来万清军,两人一逃,军队群龙无首,不战自溃。

太平军得以顺利攻下常州、常熟,兵锋长驱直入,徐有壬坚守的苏州在数日后也被攻陷。

何桂清逃到上海租界的消息早已传到清廷,咸丰下诏将他革职,并要从租界将他逮捕归案。

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,咸丰帝自己也逃离北京,到热河避难,何桂清之事一时也无法顾及。

30岁的咸丰竟然就此在承德避暑山庄一命归天,其后就是慈禧和奕訢与顾命八大臣之间的殊死博弈,直到二宫皇太后垂帘听政。

1862年,已逐渐掌握朝政的慈禧下令奕訢与租界交涉,将何桂清逮捕。

但负责承办此案的刑部直隶司郎中余光倬,却是常州人,深恨何桂清弃守常州,还开枪击毙百姓和绅士,余光倬引用条例,拟判斩立决。

对于何桂清的处理,清廷也有不同意见,慈禧降旨,“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员,用刑宜慎,如有疑义,不妨各陈所见”。

营救派大臣纷纷上疏“又有工部尚书万青藜、通政使王拯、顺天府尹石赞清、府丞林寿图、九卿彭祖贤、倪杰、给事中唐壬森、御史高延祜、陈廷经、许其光、李培祜等,或一人自为一疏,或数人合具一疏”,说“国人皆曰可杀,臣亦国人,未敢谓其可杀”。

朝廷从皇帝到恭亲王奕訢和吏部尚书祁寯藻等重臣,都打算再给何桂清一次机会,将“斩立决”改为“斩监侯”,也就是死缓,再找机会营救。

清朝权衡之下,最后判处斩立决定谳,力保何桂清的奕訢等人失败,实际上也预示着慈禧开始大权独揽,借何桂清的人头立威。

于是12月21日,何桂清在菜市口人头落地,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朝廷处斩弃市的两江总督。

有论者认为何桂清之死是冤枉的,他的死是清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

但是我认为,何桂清这样的为了顺利当逃兵,居然开枪对准无辜贫民,连地方绅士也杀了19人,这样的贪生怕死、结党营私之官僚,死得其所,罪有应得。

身为两江总督的何桂清选择弃城而逃,导致城内外守军群龙无首,常州军心大乱,迅速沦陷,常州城攻破后被屠城,死者不计其数,他逃跑造成的危害很严重。

【王有龄(1810-1862年),字英九,号雪轩。清福建侯官(今福州)人。道光时捐纳浙江盐大使,后任慈溪、定海等县知县。图为王有龄的画作。】

劝他不要逃走的王有龄后来面对城破,选择自尽,之前还有无数先例面对城破,守城之臣都是做了如此选择,而何桂清既不敢顽强抵抗又不敢去承担守不住城的后果,甚至还为自己弃城而逃提前找好了各种理解和借口,可谓卑劣至极,死不足惜。

何桂清的弃城而逃抛弃的是一座城,是一座城的百姓,其实也是抛弃了君王抛弃了朝廷,抛弃了读书人的骨气,抛弃了作为父母官的担当,也抛弃了作为臣子的忠诚,所以最后有骨气的人会抛弃他,江南籍人们会抛弃他,君王和朝廷也会抛弃他。

【曾国藩(1811-1872年),字伯涵,号涤生。湖南湘乡人。是“晚清第一名臣”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、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。】

在何桂清人头落地之时,曾国藩心情复杂地写了一副挽联为何桂清作结:

雷霆雨露总天恩,早知报国孤忠,惟拼一死。

成败功名终幻境,即此盖棺定论,亦足千秋。

附:《清史稿·何桂清传》

何桂清,字根云,云南昆明人。道光十五年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。迁赞善,直南书房。五迁至内阁学士。二十八年,擢兵部侍郎,以忧去,服阕,补原官,调户部。

咸丰二年,督江苏学政。粤匪扰江南,桂清疏陈兵事,劾疆吏巽耎偾事,侃侃无所避,文宗奇之。四年,调仓场侍郎,旋授浙江巡抚。

自贼踞江宁,东南震动。安徽徽州、宁国二府为浙江屏蔽,桂清严防要隘,别遣一军屯守黄池,扼苏、浙之冲,贼来犯,会提督邓绍良击却之。

五年,檄道员徐荣剿贼黟县、石埭,战颇利,贼众大至,徽勇溃走,荣众寡不敌,遂战殁。桂清因言徽、浙唇齿,宜主客一心,事乃济。

疏入,谕戒地方官吏不分畛域。时贼陷徽州各属,桂清檄知府石景芬、副将魁龄等,攻复徽州府城及休宁,分布所部于昌化、于潜、淳安,杜贼来路。

安徽巡抚时移驻庐州,徽、宁二郡悬绝江南,不能遥制,命桂清兼辖之。江西贼侵入浙境,陷开化,犯遂安,桂清檄邓绍良等合击之,贼退徽境。周天受、石景芬等连复黟县、石埭。

桂清疏请添改镇道员缺,俾专责成,以石景芬为徽宁池太道;豫祺为总兵,不得力,复以江长贵易之。又用桂清议,命前侍郎张芾驻皖南治团练,督办徽、宁防务,寻命兼顾浙江衢、严两郡,与桂清协力制贼。

六年,檄邓绍良、秦如虎、都兴阿等合攻宁国,别遣江长贵击败赣贼之袭太平者,连捷,克宁国府城。朝廷益嘉桂清,思大用之。

杭州知府王有龄最为桂清倚用,擢权运、臬两篆,为通判徐徵讦控。桂清覆奏,辞悻悻,被诘责。遂以病乞罢,诏慰留之。

会两江总督怡良解职,文宗以筹饷事重,难其人,大学士彭蕴章荐桂清饷徽军无缺,可胜任。七年春,命以二品顶戴署两江总督,寻实授。

力荐王有龄,擢任江苏布政使,专倚饷事。江宁久为贼窟,总督驻常州,军事由将军和春主之,而提督张国樑为帮办,前督怡良但任运馈而已。桂清屡疏陈方略称旨,谕饬和春和衷商酌。

是年冬,克镇江,以济饷功,加太子少保。十年春,又因克九洑洲,晋太子太保。桂清意气发舒,倚畀益重,甚负时望。

大军屡捷,合围江宁,贼势窘蹙,四出求援。伪忠王李秀成乃谋窜浙,分大军之势,由安徽广德径趣杭州。

仓猝城陷,惟将军瑞昌守驻防内城未下,诏促桂清、和春遣军速援。于是檄提督张玉良率兵驰赴,至则内外夹击,贼遽走。

临安、孝丰、安吉诸城相继复。诏嘉桂清功,予优叙。时贼已围金坛,陷江阴,遣总兵马得昭、熊天喜、曾秉忠,副将刘成元水陆分路御贼,兵分益单。

贼乃合众十馀万出建平、东坝,一由东坝趋江宁,一由溧阳窥常州,桂清闻之,几失所措。会马得昭、周天孚分援苏、常,贼已趋金坛,陷句容。句容为大营后路,自此隔绝。

张玉良回军抵常州,和春飞檄调援大营,桂清留勿遣,复调马得昭,亦莫之应。

王有龄已擢浙江巡抚,贻书桂清戒勿离常州一步,且曰:“事棘时危,身为大臣,万目睽睽,视以动止。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。”盖规之也。

会大雨雪,大营兵冻馁,索饷不得,乃譟乱,相率尽溃。和春、张国樑退守丹阳。

桂清疏陈:“丹阳以上军务,和春、张国樑主之;常州军务,臣与张玉良主之。”部署稍定,即进规溧阳,而贼已迳犯丹阳,国樑死之,和春奔常州,桂清大惊。

总理粮台查文经等希其意,请退保苏州。桂清即疏陈军事付和春,自驻苏州筹饷。

将行,常州绅民塞道请留,从者枪击,死十馀人,始得脱。张玉良留守,寻亦走。

士民登陴,数日城陷,屠焉。桂清至苏州,巡抚徐有壬拒勿纳,疏劾其弃城丧师状。和春退至无锡,伤殒。

桂清讬言借外兵,遂之上海。苏州亦陷,有壬殉之,遗疏再劾桂清,诏褫职逮京治罪。

会各国联军犯京师,车驾幸热河,迁延两年。

王有龄及江苏巡抚薛焕皆其故吏,叠疏为乞恩,不许。言官数劾奏,同治元年,始就逮下狱,谳拟斩监候。

大学士祁寯藻等十七人上疏论救,尚书李棠阶力争,谳乃定。桂清援司道禀牍为词,下曾国藩察奏。

国藩疏言:“疆吏以城守为大节,不宜以僚属一言为进止。大臣以心迹定罪,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。”是冬,遂弃市。

桂清由侍从出任疆事,才识明敏。在两江值英吉利构衅,迭陈应付之策。偕大学士桂良等议税则,多中肯綮,亦不能尽用其言。

晚节败裂,误国殄民,虽廷议多有袒之者,卒难挠公论云。

论曰:陆建瀛、何桂清皆以才敏负一时之望,膺江表重寄。建瀛当军事初起,不能预有规画,临事仓皇。

桂清无料敌之明,又失效死之节。

二人者身名俱陨,罪实难辞。青麟受事于危急之秋,艰难支拄股票配资怎么玩,终以越境被诛,论者犹有恕词焉。

发布于:陕西省